-
王琰
王琰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学科专业:生物化学研究方向:脂类代谢。学习经历:2003.9-2008.7:博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导师:徐涛)1999.9-2003.7:学士南开大学生物物理系。主要工作经历与任职情况:2015-至今:教授。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2015:博士后。霍华德休斯医学院(HHMI)&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导师:HelenHobbs。美国科学院、医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007.11-2008.1:访问学者。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主要研究领域及兴趣:高血脂、高血压以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疾病呈现越来越广泛的流行趋势。营养过剩及不良生活习惯被认为是导致这些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而不同人群对这些诱因的敏感程度又有很大差别。我们感兴趣的是寻找这些决定代谢性疾病发生的易感基因及其发病机理,以期能找到新的药物靶点。过去几年结合临床病人样品,利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实验动物模型等来研究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已经在《CellMetabolism》,《PNAS》,《JCellBiology》等国际权威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其中发表在《CellMetabolism》上的文章受到《DevelopmentalCell》上的特约评论,相关内容系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血糖调节相关的调控型分泌的分子机理研究”主要成果之一。
-
潘巍峻
-
-
王代松
-
-
鄢秀敏
-
-
刘兴国
-
-
彭清清
,礼仪应用培训专家
-
宋旭
宋旭博士,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四川省专家、四川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常务理事。一直致力于研究长非编码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该相互作用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其中于2004年发现哺乳动物逆转座子非编码RNA具有基因调控作用,提出了逆转座子非编码RNA通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发挥功能的机制,这也是长非编码RNA-蛋白质相互作用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最早报道。近年来,自主建立了筛选与目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长非编码RNA的技术平台(RNA—SELEX-seq),为长非编码RNA筛选及功能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手段;发现多种长非编码RNA可通过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多个靶基因从而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近5年,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课题、基金委重大项目、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项目、四川省科技创新研究团队专项计划等项目。
-
刘乡英
日本福山市立大学,教育学部儿童教育学科教授
-
毛曙阳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幼儿教育教研员
-
克里斯蒂安·法比 Cristian Fabbi
瑞吉欧儿童董事会,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