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帮成
刘帮成,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5年,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现为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创业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兴趣主要包括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跨文化组织行为学、人才政策与管理、创新创业与知识管理、公共服务与政策评价等。
-
付跃刚
付跃刚,男,1972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长春理工大学光电工程学院院长,长春理工大学测试分析中心主任。1995年毕业于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现长春理工大学),2002年获得长春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获得长春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第十一批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第六届长白青年科技特优奖奖获得者,第十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长春市第八批优秀青年大学毕业生,第二届长春市“百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培育人选。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等。
-
肖体乔
肖体乔,男,1966年生,博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所长助理、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光源国家科学中心(筹)副主任,先进成像与工业应用研究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同步辐射分会常务理事,上海核学会理事,同步辐射医学应用国际会议MASR2012副主席。1996年毕业于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成像光学、X射线光学。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海市光科技专项、中科院仪器研制重点项目各一项,现为973项目课题负责人。2004年12月加入上海光源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任束线工程分总体主任。负责完成的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线站,性能达到国际同类装置先进水平,现已向用户开放。获2010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一项(主要完成人)。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培养研究生30余名。
-
宁越敏
宁越敏男,汉族,1954年7月出生于上海市。1998年起担任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所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研究(英文版)》、《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的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与城市规划。目前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从劳动分工到大都市区的空间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化与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空间组织的演化”。
-
李永化
李永化,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第四纪科学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民革大连市委副主委,辽宁省、大连市优秀专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理学博士,师从崔之久教授。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冰川冻土、第四季研究等刊物审稿专家,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聘请的在线评审专家。承担中日合作项目2项,“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基金项目和横向合作项目10余项;先后在《地理研究》、《冰川冻土》、《第四纪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曾荣获省级科技成果奖三项。
-
贺群
贺群,同济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基础数学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从事Finsler几何、调和映射与孤立子理论、Keahler流形及其CR-子流形方面的研究。主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Finsler流形上调和映射与Laplacian的若干问题研究》,2015.01—2018.12;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Finsler几何若干问题的研究》,2009年08月至2012年07月;同济大学理科发展基金项目《调和映射与孤立子理论》。获奖情况:参加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关于S-系理论和模理论的研究》,获得1997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获上海市育才奖;2009-2010年度同济大学三八红旗手;2010年度同济大学“倪天增教育奖励金”;2011年获同济大学本科生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
俞立
俞立,1972年生,2008年9月回国工作,任清华大学生物系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云南大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2年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癌症研究所VisitingFellow,2002年10月至到清华工作之前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过敏和传染性疾病研究所ResearchFellow。2016年4月,当选2015年度专业学者。俞立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从事TGF-β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阐述了TGF-β激活MAPK激酶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并发现MAPK激酶通路是TGF-β引起的细胞程序性死亡的重要途径。在美国国家过敏及传染性疾病研究所的研究方向为自吞噬,在细胞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自吞噬也能成为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机制,并进一步揭示了自吞噬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分子机制,研究成果在“Science”及“PNAS”上发表,引起广泛的兴趣;另一研究方向是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病毒蛋白导致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发现了SARS病毒的3a蛋白是其主要毒性蛋白,并发现3a蛋白的毒性来源于其对宿主细胞高尔基体的破坏,并深入阐述了3a蛋白破坏宿主高尔基体的分子机制。研究领域为细胞生物学,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自吞噬。包括:自吞噬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的调控机制;自吞噬在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自吞噬在细胞器的产生,维持中的作用机制。
-
张翀
-
-
徐麟
-
-
孙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