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里斌
相里斌,男,汉族,1967年3月生,山西万荣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光学工程与空间技术领域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相里斌曾任西安光机所所长,中科院高技术局局长,中科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获技术专利10项,申请发明专利18项。相里斌主要从事干涉成像光谱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对干涉光谱学中的数字滤波技术,大视场干涉光谱技术、光谱分辨率增强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用FOURIER变换光谱仪开展了光谱分辨率增强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具有优化和强度修正功能的FATIC方法,并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实验,获得了优于国外最新报导水平的实验结果。相里斌在国内首先提出高通量成像光谱仪物理模型,该模型对设计高性能成像光谱仪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他还提出了具有创新性的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LASIS、空间调制干涉成像光谱仪、层析成像光谱技术、偏振分光干涉成像光谱技术、干涉成像光谱仪实时数据处理技术、高速成像光谱技术。其中大孔径静态干涉成像光谱仪LASIS已获得国家高技术"863"计划"九五"、"十五"重点支持。
-
朱旭峰
现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博导、副院长。2000年获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士学位,2005年获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硕士学位;2005年开始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工作,2010年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开始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2015年起任首批长聘教授,2016年起担任副院长。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政策过程理论、智库与专家参与、科技政策、气候与环境政策、转型与公共治理等。入选2016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3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2年首批“国家青年拔尖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哈佛大学“燕京访问学者”计划(2008-2009年)。曾获美国公共管理学会(ASPA)和国际比较政策分析论坛(ICPA-Forum)联合颁发的“2012年度最佳比较政策论文奖”。兼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AsianJournalofPoliticalScience地区主编、PerspectivesonPublicManagement&Governance创刊编委、PolicySciences、JournalofContemporaryChina、JournalofComparativePolicyAnalysis、PolicyStudies等国际期刊编委,以及一些智库机构的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
杜春雷
四川省科学与技术带头人,微纳光学学术带头人。曾在瑞士PaulScherrerInstitute光学研究组从事集成光学传感器及衍射光学;在德国Erlangen大学应用光学研究所从事微光学结构制作及系统应用;在澳大利亚思维本纳光子研究中心从事人工结构材料的特性及纳光子技术研究等。“亚波长人工电磁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研究”、“衍射微透镜列阵实用化研究”、“掩模移动法制作连续微透镜列阵的研究”等成果分别获得2011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及2010年部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中科院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1年的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本领域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合著专著1部,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培养硕、博士研究生30余名。个人曾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200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及2010年入选SPIEFellow。主要研究方向:微光学器件与系统;微纳光学与亚波长光学;人工电磁结构材料;微纳传感技术。
-
徐烨
徐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6-2002就读于中科院上海天文台,获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2004在南京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5-2008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射电研究所工作.其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恒星形成,银河系结构和运动.研究工作在国际上具有广泛影响,其中"英仙臂的距离"的工作在2006年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国际顶级刊物"Science"上,被国际顶级专家称为开创了这个领域里的新纪元,同时被评为2006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进展之一.最近关于银河系结构的工作引起国际上的广泛注意并给予高度评价,国际知名媒体,如英国的BBC,卫报,美国的今日美国,泰晤士报等都报导了这些工作。现任紫金山天文台青海观测站站长。
-
James Tollefson
JamesTollefson,[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参加了“语言与未来”第二届青年学者工作坊并参与了演讲。会议内容:本次工作坊的主题是“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的衔接与界面研究”,以呼应国内外学术界逐步兴起的从语言政策宏观整体视角审视语言教育领域具体问题的研究范式。工作坊将邀请国际著名专家,与国内学者一起探讨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衔接的具体研究方法,并做研究案例分析。通过跨界的思想碰撞寻找理解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语言教育政策研究的青年学者,提高研究者把握语言政策研究方法、将其应用于语言教育研究课题的能力,培养一批致力于语言政策研究、具有学术创新能力、有国际视野又具中国关怀的青年学术人才。
-
陈昌金
陈昌金,就职于中国教育企业家协会,现任副会长一职。陈昌金2015年10月21日,陈昌金受邀参加了由国际孔夫子教育研究院在恒丰路308号主办的《早期教育创业创新高峰论坛》
-
傅国亮
傅国亮,就职于《人民教育》杂志,现任总编一职。傅国亮2015年10月26日,傅国亮受邀参加了由全国养成教育指导师项目管理办公室在海淀区阜成路2号(近三里河路)主办的《2015年中国家庭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
王梓伊
王梓伊,就职于国际十二五养成教育课题组,现任副组长一职。王梓伊2015年10月26日,王梓伊受邀参加了由全国养成教育指导师项目管理办公室在海淀区阜成路2号(近三里河路)主办的《2015年中国家庭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
-
厉伟
简介职业经历相关人物相关新闻简介历伟先生现任深圳市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深港产学研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政协深圳市第五届委员、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创业投资同业公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深圳市天使投资人俱乐部副主席、深圳市慈善会荣誉副会长、深圳市松禾成长关爱基金会创办人、“中国阿拉善生态协会”常务理事。同时,厉先生还是天使投资人。
-
曹雯
曹雯,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上海市一级示范园,小海螺幼儿园园长。于2015年10月21号受邀参加了了《《指南》背景下幼儿园区域自主游戏活动与幼儿快乐发展研讨会》并做出了精彩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