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卫平
朱卫平,现任广东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军校毕业,曾在广州军区司令部指挥自动化工作站任工程师,曾任广东省工商局信息中心负责人,中国光大国际南方公司副总经理。现兼任广东湖南商会副会长。
-
应康
应康,安可济控股公司共同创始人、CEO、董事会主席,安可济控股公司(AccuragenHoldingsLimited)始创于2013年8月28日,是一家致力并专精于基因高通量测序及其在癌症精准治疗中应用,用基因科技造福人类的卓越科技跨国公司。安可济公司研发总部位于美国硅谷的门罗帕克,与苹果、谷歌、斯坦福为邻,拥有世界一流的产学研队伍,自主研发和创建的Firefly™技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市场总部设在上海,已建成一家医学检验所,配置了高标准基因扩增实验室和高通量测序平台。在国际风投的支持下,已累计投资约5000万美元。
-
潘星华
潘星华,研究员,江西湖口人,现为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及基因组中心研究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项目(R21)现任共同首席研究员,负责多项中国和美国的科研项目,并有五项国际生物技术专利发明。在遗传学、基因组学、分子肿瘤学等领域有着创造性的发现和成果,发表了学术论文论著50多篇,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较高评价。
-
张幼怡
张幼怡,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副所长,卫生部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子心血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生物医学跨学科中心副主任。
-
唐朝枢
唐朝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曾任国家九七三项目(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和防治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心血管生理及病理机制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任《生理科学进展主编》,兼任《生理学报》、《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动脉硬化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杂志》和《国际病理科学和临床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等杂志编委。参编、主编《病理生理学》教科书及《休克学》、《老年心脏病学》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等专著多部。至今已发表SCI收录论文20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部委一等奖(1991、1997、2003和2005年)、二、三等奖等多项奖项。
-
赵明威
赵明威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兼学术秘书、专家会员、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中华眼科杂志》、《中华眼底病杂志》、《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等杂志编委。198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1990-1995年考入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师从张承芬教授攻读研究生学位,完成眼底病学基础理论、临床与科研训练并获博士学位。1997-1998年赴美国南加州大学Doheny眼科研究所拜师国际著名眼底病学家StephenJRyan教授完成有关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的博士后研究。博士毕业后师从黎晓新教授从事玻璃体视网膜外科的临床与科研。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参研项目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壹、贰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贰等奖等;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合作主编《视网膜色素上皮基础与临床》,《RETINA》第二分卷主译;《眼外伤与眼科急症处理》主译,《眼底病学》第二版副主编,《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学》副主编。协助黎晓新教授主持眼科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眼科学讨论式教学”获2004年北京大学教学成果壹等奖,2008年获北京大学方正奖教金。从事眼科临床工作20余年,主要从事眼底病临床诊疗,尤其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擅长眼底黄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病、各种类型视网膜脱离、眼后段外伤的诊断治疗;擅长眼底病激光光凝与PDT(光动力疗法)治疗;近年来在20G手法小切口玻璃体手术、PDT治疗中浆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并在国际著名眼底病学杂志RETINA上发表创新性论文,在首都临床特色项目资助下主持“PDT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多中心研究。近两年来提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治疗策略并付诸临床实践,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006年获北京地区百名优秀青年医师称号。迄今为止,已完成各种眼底病激光光凝逾10000例,各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近10000例,PDT治疗各种黄斑病2000余人次。主治病种包括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或脉络膜血管瘤、各种黄斑病变(黄斑裂孔、黄斑变性、“中浆”、“中渗”等)、眼外伤、各种原因的玻璃体混浊或积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主要从事眼底病临床诊疗,尤其擅长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擅长眼底黄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血管病、各
-
单鸿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放射学科主任、医学影像教研室主任、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中心主任。兼任中山大学介入放射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影像系副主任、中国医院协会影像中心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介入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会全国委员和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介入医学委员会全国副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放射学会常委兼介入学组组长;同时担任中华放射学会杂志、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介入放射学杂志、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和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杂志的编委或副主编等。
-
杨华胜
杨华胜,男,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眶病与眼肿瘤科主任,现任卫生部眼科学重点实验室眼肿瘤眼眶病组副组长。擅长领域从事眼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十余年,主攻眼肿瘤和眼眶病专业,在眼眶病和眼肿瘤的诊治及眼整形和影像检查在眼科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经验;近来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基础和临床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其新的诊断标准和治疗见解。科研成果已在中华和中国等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副主杨华胜编《现代眼肿瘤眼眶病学》;承担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1998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1998年获广东省南粤优秀研究生及曾宪梓奖学金一等奖。
-
王宁玲
一开始,王宁玲并没有想过会做律师,她的理想是做一个科学家。为此,她远赴美国深造。但上帝似乎并没有给她做研发的天赋,这个半途而废的科学家在经历了短暂的纠结之后最终改行,她选择了法律。 现在的王宁玲是美国飞翰律师事务所(下称飞翰)合伙人,常驻飞翰上海代表处,引导她进入这个领域的是柳沈律师事务所(下称柳沈所)。在去美国前,王宁玲曾在柳沈所工作了1年,主要在专业领域做支持性的工作。那时的王宁玲还怀揣着科学家的梦想,所以,她的身影很快出现在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生物医疗工程专业的智博班, 2001年法学院毕业后,王宁玲就开始在飞翰的华盛顿DC总部做律师。离开中国13年后的2008年,王宁玲回到了上海,成为飞翰合伙人,常驻飞翰上海代表处,还曾参加2016第18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
-
Eric Risser
2009年5月,EricRisser担任副总裁,负责业务发展。在加入Macro之前,从2003年到2009年,他担任高级主管的位置,负责强生制药集团(Johnson&Johnson)业务发展。加入Johnson&Johnson之前,在美国和欧洲,他开始并建立咨询服务,面向新兴生命科学公司。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他在担任风险资本和投资银行职位。他拥有斯坦福大学(StanfordUniversity)的MBA和耶鲁大学(YaleUniversity)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