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春花
-
-
李兰娟
李兰娟,1947年9月出生,浙江绍兴人,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教育部生物与医学学部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协会副会长,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病专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血液净化学会理事,浙江省医学会会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顾东风
顾东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群体遗传学及人群防治研究室主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兰大学医学中心流行病学兼职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人类遗传系客座教授。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全国理事。青海省人民政府医学科技顾问。国际冠心病预防专题委员会成员、国际遗传流行病学学会会员。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防治研究”主要负责人之一;承担中美和亚太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中国冠心病、脑卒中发病和死亡影响因素的前瞻性研究”;“中国心脏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高血压干预的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项目“心血管相关基因功能研究”及北京市卫生局首都医药发展基金“降低北京城乡居民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和死亡率的推广应用研究”等十多个科研项目。先后获1999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研制的高血压降压大豆饼干获得2000年国家发明专利1项。与吴锡桂教授共同主编《预防心脏病学》,2001年出版;参与8部专著编写;在国内外重要杂志上发表100多篇学术论文。主要从事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疾病易感基因定位、基因和环境交互影响的致病作用研究;开展群体遗传学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在掌握我国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发病率、地区及人群发布和流行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社区人群心血管病防治的应用推广研究。
-
孙立宁
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月出生,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机器人研究所所长。2001年获得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4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6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孙立宁教授主持和参加了国1981.09-1985.07: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
-
王义刚
王义刚,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MD.,Ph.D.faha主任,再生医学的研究教授,病理学和检验医学部。专长领域包括:心血管生物学,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基因调控,干细胞和心血管再生。
-
陈思锋
陈思锋,男,教授,博士生导师,1963年12月16日生。曾任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系代主任、美国UniversityofAlabamaatBirmingham医学院肾脏系assistantprofessorofmedicine,主要从事急性和慢性非感染性血管炎症特别是移植性血管内膜病变的发生机制和基因治疗研究。主持(4项)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在美国主持(PI)和承担(Co-PI)美国NIH项目4项、国际I型糖尿病协会重大项目1项。在JEM、PNAS、JASN、AJT等杂志发表论著45篇。曾获德国洪堡奖学金、国际癌症联盟技术转移奖、波兰科技进步奖(国际合作研究)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三等奖7项。曾参加《病理生理学》英文版教材、《病理生理学进展》、《急救医学》、《LaboratoryTechniquesinBiochemistryandMolecularBiology》等专著的编写,现为AmericanJournalofPhysiology-CellPhysiology、InflammationResearch等国际性杂志审稿人、中国病理生理协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张建一
张建一,UniversityofAlabamaatBirminghamProfessor,来到2015年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UAB,如他是该家庭基金会主席恩达尔在心血管再生治疗,除了作为医学教授,生物医学工程和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在他的最近的荣誉和奖励是著名的乔治·E。Brown纪念讲师,为2014美国心脏协会科学会议。他还对受援国建立调查员奖,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第一奖。张获得M。D。从1983年上海医科大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在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他还获得了工程学理学硕士(1987)和塔夫茨大学的工商管理证书(1987)。在明尼苏达教师加入之前,张在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的心血管科
-
刘慧姝
1994年获临床妇产科硕士(中山医科大学);2003年获医学博士(中山大学与MelbourneUniversity联合培养),曾在DeptObstetric&Gynecology,MelbourneUniversity进行围产医学博士后研究。现任广州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产科学科带头人、妇产科教研室主任、高危产科主任。
-
吕元
吕元,1959年1月生,现任华山医院副院长、检验医学中心主任。民革中央委员、市政协常委。1982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药学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原上海医科大学临床检验与诊断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88年留学美国Texas大学从事糖复合物结构与功能研究,获博士后研究证书。1994年晋升为研究员,1995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
廖灿
廖灿,女,主任医师,教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院长,1962.6.1出生,医学硕士,妇产科硕、博士导师;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中国医师学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奖”(医师行业最高荣誉)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兼优生围产研究所所长,广州脐血库主任。主要从事医学遗传、产前诊断及实验技术研究,在国内最早开展超声下脐带血管穿刺技术,已完成近3000例手术,为国内领先。相关课题“B超下经母腹取胎儿脐静脉血行产前诊断的研究”,通过对a地贫及宫内感染的产前诊断,有效控制了重型a地贫儿出生,降低了围产期死亡率。93年10月,主持实施以医院为中心的预防重型a和b地贫患儿出生的孕前筛查及产前诊断的实践模式,成功达到了在医院水平有效杜绝重型地贫儿出生的目的,为国内首创。目前开展广州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广州市唐氏综合征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及快速分子诊断技术的建立”,旨在开发产前快速分子诊断唐氏综合征的技术,降低广州地区的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针对中国南方地区高发的地中海贫血开展异常血红蛋白分子机制研究的研究。2004年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立长期的学术合作。2005年成为卫生部产前诊断培训基地之一。获得超声产前诊断、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细胞遗传、血红蛋白异常产前筛查及诊断,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取材等五个项目培训(是全国6家培训基地中培训项目最多)。2007年已与香港中文大学建立胎儿医学研究培训基地,旨在建立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母胎医学研究培训基地并最终成为中国母胎医学专业的主要培训中心。优生围产研究所产前诊断中心在技术服务和学术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