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询
张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教授。1983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一直从事临床病理诊断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病理诊断经验,对肺、胃肠道、尤其对女性生殖系统肿瘤的病理诊断有一定见解。参与2项国际协作科研项目和2项国内科研项目。曾获2000年第四届国际多学科大会EUROGIN奖、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专著编写5部,发表论文30余篇。
-
周兆才
-1999年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1999-2004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获博士学位。2004-2009在美国布兰迪斯大学和宾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回国,任中科院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研究组长。上海科技大学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国家科技部基础科学重大研究计划子课题负责人,中科院与高校联合交叉创新团队负责人,中科院上海分院杰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中科院分子细胞卓越创新中心青年骨干。迄今,在NatImmunol、CancerCell、EMBOJ、CellRes、PNAS、CellRep等国际学术期刊共发表研究论文和综述50余篇,申请专利5项。演讲题目:核膜机械特性与巨噬细胞极化
-
崔丽英
1977年12月进入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医学系。1986年9月考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1988后转为博士研究生。从事神经病学和临床神经电生理的研究,1991年7月博士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1992年10月至1993年10月在美国DUKE大学医学中心神经科肌电图室和北卡大学神经科做访问学者,从事单纤维肌电图和肌电图干扰相分析在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及脊髓灰质后综合征的临床和研究。1993年10月至1995年10月美国加州大学尔弯分校医学中心神经科临床神经生理室做博士后研究,从事事件相关嗅觉诱发电位在正常人、Alzheinmer病、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及先天性嗅觉缺失等疾病中的应用。200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她作为神经科医师已经20年,能够全面掌握神经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对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诊断治疗与抢救有较丰富的经验,如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格林巴利综合征病人伴有呼吸肌麻痹、癫痫连续状态、静脉窦血栓形成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早期溶栓等。
-
陈亮
陈亮,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装修与民用工程事业部所长、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指导教师
-
刘颐
刘颐,第一三共制药药物开发总经理,第一三共株式会社(DaiichiSankyoCompanyLimited,TYO:4568)是全球著名的跨国原研制药集团,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在全球范围内专业从事各种药品、医疗器具及相关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并在世界各地拥有数十家子分公司或合资企业。
-
苏冰
苏冰,男,第八批国家“”创新人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细胞生物学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实验病理学博士学位。1991-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2006年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5-2006年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助理教授、副教授(Tenure)、教授(Tenure);2004-2006年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癌症免疫研究中心蛋白化学核心实验室主任;2006-2014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副教授(Tenure)。2015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免疫生物学系客座教授。长期致力于细胞分裂酶原蛋白激酶(MAPK)调控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和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的哺乳动物作用标靶(mTOR)及其分子机理的系列研究。近年来又同时开展了肠道免疫和炎症相关疾病及血管生成机制和血管相关疾病的基础及临床转化型研究。在Cell、Nature、Science、Immunity、MolecularCell、EMBOJ等国际知名期刊杂志上已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近两年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及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资助。
-
吴晓明
ISPE(中国)化药委员会委员。从事药品质量管理与研发注册申报工作20年,负责公司法规政府事务及药品研发及注册申报。
-
徐浩宇
徐浩宇,就职于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现任副董事长一职。徐浩宇2015年05月13日,徐浩宇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在松江区佘山林荫新路1288号主办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7年09月21日,徐浩宇受邀参加了由生物谷在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1171号主办的《2017“智”造中国:医药工业4.0与绿色制药高峰论坛》
-
励建安
励建安,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康复医学学系主任,校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担任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副主席、中国康复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副主编、江苏省康复医学会会长。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运动与康复治疗、运动控制障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培养毕业的研究生20名,在读20名(博士11人,硕士9人)。发表论文326篇,SCI收录3篇。近五年内主编、副主编教材和专著13部,参编15部。主持2项国家科技计划支撑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际合作项目。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
邓宏魁
自2000年9月受聘以来,邓宏魁博士在生命科学学院建立了细胞分化与干细胞研究室,主要进行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机理以及抗体工程等方面的研究。2013年7月18日,国际学术权威杂志Science杂志(ScienceExpress)刊登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教授和赵扬博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革命性的研究成果——用小分子化合物诱导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该成果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实现体细胞重编程的途径,给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