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LiYu
Fu-LiYu,就职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罗克福德医学院,现任生物医学科学系荣誉教授一职。Fu-LiYu2015年05月15日,Fu-LiYu受邀参加了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在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主办的《第八届世界癌症2015年大会》2015年05月15日,Fu-LiYu受邀参加了由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在朝阳区北辰东路8号主办的《2015第八届世界癌症大会(WCC)》
-
常英军
主要从事恶性血液病诊治、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移植免疫耐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目前共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其中在Blood,Haematologcia,Medicine,BBMT,BMT等SCI收录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
-
周向军
周向军,深圳源正细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2015年受邀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大会》并发表了精彩演讲。
-
金宗濂
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顾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卫生部认定的功能检测机构)主任。长期以来从事保健食品与营养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在国内率先建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业”,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992年该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他为该学科带头人。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近十多年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3部。由于他在保健食品研究、开发领域的贡献,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评选为第一届“食品卫生评审委员”及“功能检测机构认定专家组成员”。1995年,他主持出版《功能食品评价原理与方法》一书,是国内第一本有关保健功能评价的专著,200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研究的高能野战口粮增力胶囊于1999年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委以上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
-
蒋国梁
197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4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86年-1990年和1994年-1996年在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分别从事博士后研究和作为专题研究员工作。2006年被遴选为美国放射学院荣誉院士。目前担任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技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博导;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目前还担任日本IntJClinOncol等国际学术杂志的编委。擅长肺、食管、纵隔、肝、胆、胰腺等肿瘤的质子重离子放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
-
魏来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所长,“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第六届主任委员,建立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并兼任首任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肝病学分会第四届主任委员,组建北京肝病学分会各个学组。担任亚太肝病学会丙肝工作组专家成员、《中华肝脏病杂志》副总编辑、《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副主编等。
-
曾炳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70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任上海市创伤骨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国际内固定研究学会(AO/ASIF)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常务理事、骨科专科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骨科杂志、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和上海医学杂志的副总编辑。从事骨科显微外科的临床和研究,致力于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肢体缺失的再造与组织缺损的修复,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87,1998),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8,2004,2005),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005,2007)和上海医学科技三等奖(2004,2005,2009);1993年由德国Springer-Verlag出版公司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在德国出版英文译着“MicrovascularSurgeryoftheExtremities”,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86篇,合作主编专着5部。1997年10月应邀出席保加利亚手外科协会第35届年会作特邀报告,并在普列文(PLEVEN)医科大学讲学,被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
韩静
韩静,好大夫在线公共事务总监。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博士,在北京市区县卫计委工作8年,从事预防保健、卫生应急、医改、规划和政策研究等工作,熟悉医疗卫生政策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层实践。
-
毛颖
医学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脑血管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国脑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神经外科质控中心主任。上海市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和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毛颖教授是中国神经外科知名专家,在临床工作和研究上都有业界公认造诣。先后获得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专家、上海市领军人才和医学领军人才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1年被评为上海市十大科技精英。2013年获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他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和研究工作,在神经外科疾病的各个领域都有建树。特别在脑血管病(脑动脉瘤、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烟雾病等)和脑肿瘤(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等)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他手术精湛,挽救了众多患者生命,广受病家好评。因为临床工作突出,2012年获上海市十佳医师称号。在脑动脉瘤的工作中,他牵头负责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攻关),通过全国大样本研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规范性方案,明确了疾病的诊治流程,大大降低了破裂动脉瘤的病残率和死亡率。同时独创脑血管搭桥新方法来改善脑血流情况,使原来无法治疗的动脉瘤得到治愈。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支持下,他针对脑部的恶性肿瘤——脑胶质瘤展开临床手术治疗和科学研究,协助周良辅院士,采用功能影像导航技术,实现最大程度的肿瘤安全切除,使脑胶质瘤的切除率得到显著提高,并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并参与制定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的规范,提出个体化治疗脑胶质瘤新理念。毛颖教授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担任主编或副主编出版专著5部。以第二和第三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项8项。
-
孟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