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元珍
张元珍,女,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围产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优生科学协会理事,湖北省优生优育协会副会长,湖北省妇幼保健技术指导专家。《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国优生优育杂志》特邀编委,《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学术论文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高危妊娠的产前管理.母儿ABO血型不合的防治.先天畸形的产前诊断与优生。擅长高危妊娠的围产期管理,出生缺陷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擅长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通过辅助生殖技术使许许多多的不孕不育夫妇生育出健康的宝宝。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环境与优生及出生缺陷的筛查与诊断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完成的《物理因素对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影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2006年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完成的《18基因座身份证的研制与应用》获2005年湖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培养和指导研究生几十余名。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篇。2005年获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2006年获武汉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主持多项科研课题,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其中《母儿血型不合的产前诊断与处理》经专家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参与《弓形虫对湖北地区不同人群的危害及诊断试剂盒的研究》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
-
孙铁英
孙铁英,北京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FCCP,中华医学会呼吸专家会员(FCSRD)。医学博士。全国政协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常委和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呼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呼吸及危重病杂志》和《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组呼吸专家、卫生部流感防治专家组副组长和北京市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委员会委员、第29届奥运会公共卫生保健专家组专家、北京医院学术委员会和北京医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专职从事呼吸病学、老年呼吸病学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擅长呼吸道感染、哮喘、慢阻肺、危重病、疑难病等。
-
李彬
李彬,女,研究员,教授,眼研所门诊,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医疗系。1992年、1993年曾赴丹麦国立眼科病理研究所研修眼科病理专业,并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Gentofte医院眼科进行临床博士后课题研究。从事眼科专业工作26年,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具有突出的专业特长,长期从事眼肿瘤、眼眶病、眼部综合病变、眼科病理专业的临床诊治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眼B超检查诊断经验、眼科病理诊断、会诊经验以及较高的学术造诣。擅长对眼部肿瘤(眼睑、结膜肿瘤、眼内肿瘤及眼眶肿瘤)、眼眶病变(泪腺炎症、甲状腺相关眼眶病变、眼眶炎性假瘤等病变)以及相关疑难病症进行临床综合诊治,并针对不同患者和不同病种选择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
鲁小华
副教授,北京交通大学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临床医学本科心理学硕士,教育学博士,现为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团体心理辅导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国家二级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美中国际心理学院认证团体咨询师分管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咨询师队伍建设,危机干预队伍培训与危机干预工作体系架构等。翻译《客体关系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我和你,人际关系的解析》《拥抱你的内在小孩,亲密关系疗愈之道》《团体咨询与团体治疗指南》《团体心理治疗基础》。牵头组建“咨询师成长之家”与“团体实务与研究论坛”,研究领域涉及团体咨询在提升幸福感(学业幸福,职业幸福,家庭幸福等)中的应用,团体对提升团体凝聚力及团体领导力的应用,冲突的管理等。
-
姚建清
姚建清,上海科太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EO。姚建清博士自1986年以来在欧/美/亚太区长期从事关节研发并相继创办/管理全球最大人工关节公司捷迈的全球骨科生物研发部(软骨/软组织)和捷迈亚太区研发中心。他的研究涉及关节摩擦学,骨关节炎病理,关节新型材料,组织工程,软骨细胞基因工程等广泛领域,已发表160多篇学术论文(期刊/会议等),并有50多项已授权/审核中的专利,目前是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会刊“医学工程”副主编和国际软骨修复学会会刊“软骨”唯一的中国编委。其发明并开发的DeNovoNT软骨修复技术颠覆了软骨修复行业,现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因其骨科研发的出色成就,姚博士早年获得了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颁发的摩擦学铜质奖(摩擦学领域年轻科学家最高奖)和Thomas-Stephen奖,并获得捷迈公司设立的第一个全球创新奖。
-
朱启英
朱启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副主任医师。2015年7月31日-8月2日受邀参加了西部产科高峰论坛暨围产医学新进展、危重症处理及医疗纠纷防范专题会议,并以“新疆地区孕产妇危重症及死亡的相关问题和应对策略”为题目,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
常立文
常立文,女,武汉同济医院儿科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毕业于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先后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基金6项及湖北省部级重点项目2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20余篇被SCI收录。四十年来一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诊治儿科、尤其新生儿疑难杂症能力。同时一直追踪国际前沿热点课题,在新生儿脑损伤,呼吸系统急、慢性肺疾病以及早产儿贫血的防治等工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
韩芳
韩芳,男,1968年12月生,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2年开始从事睡眠疾病的诊疗及研究。1997年获博士学位。1999年8月~2001年9月在在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睡眠教育与研韩芳究中心留学并受聘为医学院助理教授(AssistantProfessor),入选2005年美国睡眠科学院mini-Fellow睡眠医学培训项目。在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病机理及中国发作性睡病基因方面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现为中华呼吸学会睡眠学组秘书,美国SleepandBreathing(睡眠与呼吸)等国内外多家杂志编委,欧洲JNon-invasiveMechanicalVentilation(无创机械通气)杂志编委,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8篇,出版专著3本,参与编写专著5本。主要研究方向为睡眠呼吸生理障碍的发病机理及发作性睡病的易感无创通气及发作性睡病的遗传基因,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资助。曾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
-
赵德伟
赵德伟,男,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一军医大学医学博士。现任大连大学副校长、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主任医师、教授,骨关节病细胞工程实验室主任、骨科及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骨科及显微外科工作三十余年,主攻研究方向,髋关节疾病的治疗,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面,以动物实验及解剖学研究为基础,独创了针对成人及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系列治疗方法十余种,适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现已治疗病人3000余例,患者遍布全国各地,优良率达90%。系列治疗方法已在全国应用,为完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做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应邀到美国、日本、韩国等地学术交流,受到国际著名专家的广泛关注。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研制了中成药制剂韦氏活骨Ⅰ号胶囊,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变,并配合手术促进晚期病例重建股骨头血运,该成果获国家专利。获得荣誉:1992年被部命名为“有突出贡献的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1993年~1997年度多次被评为市局级卫生系统“科技标兵”;1996年被授予部“青年拔尖人才”;1996年被授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被美国生物科学学会评为有贡献的科学名人;2003年被大连市政府评为“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多次被评为部级优秀学科带头人;2005年、2008年被授予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称号;2008年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
金宗濂
金宗濂,男,1940年12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获理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顾问,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保健食品功能检测中心(卫生部认定的功能检测机构)主任。长期以来从事保健食品与营养学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在国内率先建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专业”,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1992年该专业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他为该学科带头人。1993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近十多年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3部。由于他在保健食品研究、开发领域的贡献,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评选为第一届“食品卫生评审委员”及“功能检测机构认定专家组成员”。1995年,他主持出版《功能食品评价原理与方法》一书,是国内第一本有关保健功能评价的专著,2000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他主持研究的高能野战口粮增力胶囊于1999年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三等奖。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委以上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并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