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豁夫
刘豁夫新西兰梅西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学萃讲坛”秉承学名家风范、萃科技精华的理念,以学术为魂,以育人为本,追求技术创新,提升学术品位,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共品科技饕餮盛宴!刘豁夫,新西兰梅西大学(MasseyUniversity)心理学院教授,院长,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博士。曾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会长及其会刊AsianJournalofSocialPsychology的主编。1994年至2014年,任教于新西兰维多利亚惠灵顿大学(VictoriaUniversityofWellington),并担任应用跨文化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刘豁夫教授的研究兴趣为跨文化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政治心理学。他的学术专长是历史的社会表征、认同、偏见和国际关系。近年来刘豁夫教授更致力于使用亚洲的认识论来发展行动研究,以此避免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方法的冲突,并使当地社会受益。刘豁夫教授发表论文180余篇,总被引用数超过6000次(谷歌学术H指数=44),目前领导三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数字影响(互联网和大众媒体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历史的社会表征与认同和亚太地区的社会变革。
-
聂书明
聂书明,教授,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美国Emory大学和乔治亚理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杰出讲席教授(WallanceH.CoulterDistingushedChair),并兼任化学系、材料科学和工程系、血液学和肿瘤学教授。2005至今,任Emory-GeorgiaTech癌症纳米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和Winship癌症研究所副主任。现任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院长。聂书明教授1991-1994年获Whitaker基金会生物医学工程奖励基金,1996-1998年获贝克曼基金会贝克曼青年发明者奖励基金,1999年获BFGoodrich学院发明家奖,2000年获国家基金委海外杰出奖(清华大学),2005年获英国Rank奖(TheRankPrize),2006年受聘为教育部专业学者讲座教授(湖南大学)。聂书明教授在分析化学、激光生物物理化学、纳米结构材料,特别是功能化半导体量子点的制备、表面修饰及其在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应用,金属蛋白的拉曼光谱,单分子共聚焦显微镜,纳米粒子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等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公认的重大成果,分别在《Science》、《NaturalBiotechnology》、《J.Am.Chem.Soc》、《Anal.Chem》等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美国和国际专利20多项。代表作(分别于1997年和1998年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已被引用2000多次。[1]
-
翔荣振
翔荣振HsianRongTseng博士在分子医学药理学和UCLA戴维Geffen医学分子影像Crump所系教授。在此之前,他获得了博士学位(1993-1998)台湾大学的形式与有机化学专业做博士后训练(2000-2003)在化学和生物化学系的大学。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基于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地址在分子成像领域的重要问题中的应用,肿瘤生物学和化学。他担任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顾问,重点是为初创公司建立技术能力和关系。专业:合成化学微流体工程体外分子诊断分子成像纳米技术生物技术
-
王廷礼
王廷礼,就职于国家人社部,现任催乳师教材编审委员一职。王廷礼2015年01月24日,王廷礼受邀参加了在东城区珠市口东大街19号的《2015中华妇幼健康管理年会》
-
洪平洋
洪平洋,就职于LP运动防护学院,现任总监一职。洪平洋2015年07月01日,洪平洋受邀参加了由4S运动体能康复学院/4S运动康复(防护)学院在杨浦区长海路399号主办的《首届运动康复防护技术交流培训大会》
-
曾益新
曾益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现任院士一职。曾益新2015年05月09日,曾益新受邀参加了在西青区张家窝镇知景道198号的《2015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暨国际肿瘤研究高峰论坛》
-
李健
李健,就职于北京大学,现任研究员一职。李健2015年08月13日,李健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在朝阳区大屯路1号主办的《第三届认知科学北京国际研讨会暨第二届国际人脑发育会议》
-
蔡莉
现任CSCO执行委员、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医师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抗癌协会第四届理事、黑龙江省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中华肿瘤杂志》编委、《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主持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9项,获科学技术成果奖8项。在国家级、省级杂志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3篇,其中,被SCI收录的文章6篇。从事临床肿瘤内科工作近20年,曾专门在日本医科大学内科研修1年。博士及博士后期间,对化疗药物导致的耐药机理有较深入的研究。擅长乳腺癌的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免疫及靶向治疗。
-
刘杰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复旦大学消化病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临床疑难病例研究及消化肿瘤的综合诊治,包括肿瘤的早期预警,肿瘤高危病人筛选及干预,肿瘤患者的个体化精准综合治疗及康复方案选择。率先建立核酸适配体筛选平台并鉴定出抗胃癌、肝癌和乙肝特异性核酸适配体,填补本领域国内空白,提供了肿瘤早诊及抗乙肝新药创制全新策略。
-
付继勇
付继勇,主任中医师,第二届河南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学会主任委员,全国名老中医张东岳教授学术经验传承人,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驻马店市拔尖人才,肛肠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