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丹
198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超声影像科主任;超声诊断专业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7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学科带头人,2000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入选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工程;国家卫计委专科能力建设专家组成员;北京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超声影像科病理实验室,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研究生教育提供了科研、实践和学术提升的场所,构成了影像与病理、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体系。目前主要从事妇科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近年来,40余篇研究论文在核心期刊发表、国际会议交流;曾获部、市、区优秀论文奖;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获得西城区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课题:2003年至2007年: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项目:超声评估不同激素制剂对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性激素靶器官的影响2007年至2010年:西城区科技计划项目:子宫内膜病变的超声检查与病理的相关性研究2010至2013年:北京市教委课题:女性乳腺超声分型与乳腺病变相关性的基础研究2014年至2017年:首都医学发展专项课题: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乳腺癌筛查的相关性研究2014至2016年:西城区可持续发展项目: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乳腺癌筛查的推广研究著书主编《超声掌中宝-妇科与产科》2012参编《超声诊断指南》2016参编《经阴道超声诊断学》2016专业特长:妇科、腹部及乳腺、甲状腺等浅表器官常见病、疑难病的超声检查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腹部及盆腔囊性病变的介入诊断及治疗颈部血管、颅内血管及四肢血管的超声检查
-
张志伟
张志伟,香港大学麻醉系临床副教授,医学博士,香港麻醉科学院院士,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香港麻醉科医学院疼痛科院士。现任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助理院长、香港麻醉科医学院副会长、香港大学基础及临床疼痛研究所所长。长期致力于疼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发表了40多篇运用不同类型镇静和镇痛药物进行围术期疼痛管理的SCI论文以及对非癌症病患者慢性疼痛进行阿片类药物治疗具有指导性意义的综述,并带领其基础研究团队着重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及维持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于2012年荣获香港特区政府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资助,创立了香港第一个以研究疼痛为特色的机构--香港大学基础及临床疼痛研究所,是香港疼痛研究进程里一个旗舰性的里程碑。
-
EdGerstner
GreaterChina,NaturePublishingGroup,China.
-
王锡山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临床医院副院长,结直肠外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副理事长,黑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JonathanWoodburn
英国籍调试与确认专家,ISPE会员,美国注射剂协会(PDA)会员,指导多个世界一流的制药企业,包括辉瑞、葛兰素史克、先灵葆雅等进行施工设计管理、验证管理、调试与确认执行工作。
-
陈因
陈因,在国际组织中,担任国际电信联盟(ITU)理事会中国理事,互联网名称与编码分配机构(ICANN)政府咨询委员会(GAC)中国代表。曾任亚太经合组织(APEC)e-APEC特别工作组主席。先后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工学学士学位,中南工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学位。现任信息产业部外事司副司长,中国互联网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曾任邮电部软件中心副总工程师兼二室主任、邮电部电信总局交换处副处长、中国电信长沙市电信局副局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发展规划处处长,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副局长。2013年11月12日任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免去其国际合作司司长职务。
-
王一方
王一方,就职于北京大学,现任医学人文研究院教授一职。王一方
-
赵世民
2000年获美国Purdue大学博士。2006年全职回国任职复旦大学,从事代谢失调与人类疾病关系基础研究。近年来在国际上开创性的发现了代谢酶的乙酰化调控机制,开辟代谢调控研究新领域;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代谢物参与细胞信号通路调控的概念,发现代谢酶突变致肿瘤机理,代谢物参与信号成果及乙酰化调控代谢网络成果被分别编入国际权威肿瘤生物学及生物化学教科书。回国工作后以复旦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包括Science(3篇)、Cell、CancerCell、MolecularCell(2篇)、CellMetabolism等国际顶级期刊在内的期刊发表SCI论文二十多篇。成果近20次被Science、Nature、Cell、MolecularCell、CancerDiscovery及NatureChina(5次)等期刊专文介绍或评述。有4篇研究论文成为国际近年热点引用论文,单篇他引超过500次。近5年发表的论文总引用超过2500次,使我国代谢调控研究跻身国际前列。成果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及“中国高校十大科学进展”,获201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是“上海市科委优秀学术带头人”及“上海市领军人才”。
-
尹伦辉
尹伦辉,男,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常委、广东省针灸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疾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老年保健协会中医骨伤专业委员会常委,第十六届亚运会运动员村医疗门诊部康复专家,为多位亚运冠军进行过诊疗。承担并完成多项省厅级科研项目,在国家级医学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运用龙氏治脊疗法与中医针刺及理疗康复技术相结合治疗脊椎相关疾病、儿童脊源性疾病、儿童脊椎侧弯及中枢、周围神经系统疾病。如颈肩背腰腿痛诸症,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性眩晕、头痛、耳鸣、失眠,颈性高血压,脊源性胸闷、心悸、喘咳、背痛,脊源性痛经,脊椎扭伤、落枕,肩周炎,网球肘,膝关节炎,足踝关节扭伤,中风后遗症,面瘫等疾患。尤其对儿童颈性眩晕、脊源性抽动症及眨眼症等疾患运用手法治疗效果显著。
-
王建荣
王建荣,就职于教授,现任苏州大学一职。王建荣2016年12月09日,王建荣受邀参加了由生物谷在武宁路888号主办的《2016(第三届)自噬转化医学与疾病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