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志炜
林志炜,康复医学会委员。参加了2015年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椎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并发表精彩演讲。该会议继续以“推广脊椎康复新技术,倡导整体康复新理念”为主题,进行了手外伤康复新进展、新技术、新思维等主题学术活动。社会的发展带来现代文明及高科技的同时,也使人们健康遭受威胁。工作压力及日常中的不良姿势与习惯潜移默化地危害我们的“顶梁柱”,脊椎伤病正日益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传统的诊疗方式已穷于应对,在新理念指导下使用新技术才是对付脊椎伤病的新出路。脊椎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引进、介绍及推广当今国际上脊椎康复新理念与新技术,为提高脊椎伤病诊疗与康复技术水平而不懈努力。
-
徐晓萍
徐晓萍,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现任检验科副主任一职。徐晓萍2015年03月12日,徐晓萍受邀参加了《2015(第六届)国际体外诊断产业高峰论坛》
-
施纯全
施纯全,台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曾任省立基降醫院中醫部特約醫師,台北市立仁愛醫院中醫部特約醫師,台北市立和平醫院中醫部特約醫師。現任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祕書長,中國中醫臨床醫學會常務理事。《主治專長》消化性潰瘍、過敏性鼻炎、氣喘、睡眠障礙、風濕酸痛、神經痛、五十肩、運動傷害。
-
邹海东
邹海东,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德国汉堡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副主任,白内障科主任,青光眼科主任。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华眼科学会全国防盲和流行病学学组委员,中华超声工程学会眼科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华东区区域防盲培训中心副主任。上海眼科学会委员兼秘书。上海视光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国家卫生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项目等19项,作为主要完成者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等科研项目12项。近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上海市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等10项科技奖励。以第一完成人身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全文论著89篇,包括国外SCI期刊25篇。2007年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一等奖,2008年获得“上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擅 长:白内障、青光眼的诊断治疗、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等多种大中型眼科复杂手术
-
张勇
自2001年加入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参与并领导了多项基因组相关的研究,在Nature,NatureReviewsGenetics,Science,Cell,PNAS等多个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在德国马普生化所博士后期间从事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过去4年,主要指导和负责多个癌症与复杂性疾病项目,以及国家基因库的筹建和运营工作。
-
石华
石华,男,主任医师,副教授,1960年2月生。湖北省计生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专家组委员。参与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计生委等多项课题,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全国杂志和核心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从事超声诊断临床工作20余年,对妇科疾病超声诊断、腹部超声、胎儿畸形超声筛查有丰富经验。擅长:妇科不孕症的超声诊断。
-
包家林
包家林,男,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擅长各种乳腺疾病的综合治疗,如乳腺病、乳癌综合治疗、乳头溢液等。197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担任乳房专科主任、副主任医生,曾发表“乳头湿液与内分泌”的关系等二篇文章,目前正在开展乳头多孔湿液行乳腺切深、保留乳头,假体埋入疗法。
-
徐迎春
徐迎春,女,副主任医师,讲师,2000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三系,2003年获取吉林大学内科学专业硕士学位,2006年获取吉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中心医师,具有多年肿瘤临床工作经验,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药物敏感基因研究和肿瘤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解云涛
解云涛,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1986年武汉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1992年6月获武汉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硕士。1992年6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外科工作,主要从事肿瘤的外科治疗。受教育部公派于1998年6月至2003年2月在瑞典皇家Karolinska医学院肿瘤中心学习并攻读肿瘤学/细胞和分子肿瘤病理博士学位,于2002年6月获瑞典皇家Karolinska医学院博士学位。博士后阶段在Karolinska医院乳腺中心学习并参与临床工作。2003年4月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乳腺中心工作。
-
方乃权
方乃权,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康复治疗科学系副教授,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作业治疗教育峰会2015”会议,并将做精彩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