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立平
田立平,金叶天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2015年11月7日受邀参加了2015移动健康创新大赛,并发表了精彩的演讲。
-
徐栋
徐栋,超声介入学科首席专家,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浙江省肿瘤医院超声科主任兼超声介入病区主任。现为浙江省数理医学学会精准超声介入与智能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甲状腺肿瘤消融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超声介入学组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超声介入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超声介入和肿瘤消融治疗协作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微创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肿瘤学杂志》编委,《InternationalJournalofRadiology》杂志编委。从事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工作十余年,在肿瘤的综合诊治及微创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工作以来,累计完成各项超声介入手术数万例。广泛开展各项超声引导下的介入诊疗技术,同时在省内较早开设介入超声病房,并广泛开展了肝癌等恶性肿瘤微创消融治疗、甲状腺肿瘤消融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消融治疗、乳腺肿块微创旋切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曾参与完成或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省卫生厅及杭州市科技局等多项课题。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
冯云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殖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学分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
程云章
-
-
彭晓燕
彭晓燕,女,医学博士、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眼底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以及复杂眼底病的阅片。为国内知名的的眼底病专家和复杂眼底病的阅片专家。身为北京同仁医院资深的眼底病专家,彭晓燕教授对眼底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主要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阅片专家、眼底病激光治疗专家、及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专家之一。其精湛的眼底病诊治技术源自于多年来的刻苦钻研和精心积累。多年来在眼底病领域的深耕细作,练就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眼科基础和临床基本功。在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及视网膜退行性变的分子病理学研究领域均有很深的造诣。经多年孜孜不倦的探索,将其诊疗经验总结为《眼底病诊断思辨》一书,使其眼底病诊疗思想在不断成熟和完善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凝练和提升。该书融汇了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深刻的哲学思考,启迪智慧,引领思维,受到国内眼科同道的一致好评。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6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SCI论文2篇;以其他作者参与发表论文40余篇;以第一责任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承担或参与其他省部级课题8项;主编论著1部,副主编论著1部,参编论著8部。以第一作者获得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以项目参加人获其他省部级奖励2项。
-
王芳
王芳,广西人。王芳有一位脑瘫女儿,为对女儿进行康复训练,她自己创办“安琪之家”,并为更多需要帮助的脑瘫儿童提供社会服务,丈夫李绿江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安琪之家”目前是广西第一家民间脑瘫康复机构,已拥有两个校区近千平方米面积,50位员工。王芳曾获得中华慈善奖、全国助残先进个人、中国优秀社工等荣誉。
-
朱庆棠
朱庆棠,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显微创伤手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亚太重建显微外科学会联盟理事,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骨关节学组委员,AO创伤中国讲师,广东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擅长于利用显微外科的独特优势治疗肢体创伤及其并发症、后遗症,重建肢体外形与功能,对周围神经损伤及上肢疾患的外科治疗有非常丰富的经验。
-
Ricardo Gent
RicardoGent,ISO/TC275生物样本库标准主席,于2015年9月14日受邀参加了ABC2015第五届中国生物样本库及精准医疗国际研讨会。
-
吴家睿
吴家睿(1955—),男,1982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生物系;1985年在中科院遗传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94年10月在纽约州立大学卫生科学中心做博士后;1997年10月起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从事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工作。2012年10月9日,任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任期服从年龄)。现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美国《MolecularandCellularProteomics》和《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的编委,《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
Ulrich Storz
UlrichStorz,德国Michalski•HüttermannPartner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乌尔里希·斯托兹于2002年获得了蒙斯特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发表了一篇神经生物学的论文。然后他完成了他的训练,成为一名德国专利律师。2006年,他加入了欧洲专利局的职业代表名单。斯托兹博士的主要工作领域是管理和执行专利和专利申请,以及起草FTO分析和意见。他还就战略专利问题,尤其是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等方面提供了建议,尤其是在治疗抗体领域。UlrichStorz经常参与欧洲专利局的主要抗体对抗案例。近年来,他还在制药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大量尽职调查项目中提供了代表,其业务量为50万欧元至1亿欧元。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专利法的问题。对知识产权律师来说,这既是一件幸事,也是一种诅咒,但无论如何,这都让事情变得有趣。斯托兹博士组织了一年一度的“莱茵兰生物医学论坛”,并定期发表关于杂志mAbs中有关治疗性抗体的专利问题的文章。他是抗体协会的成员,许可执行协会(LES),知识产权保护协会(GRUR)和知识产权专家协会(VPP)。乌尔里希·斯托兹1969年出生于德国明斯特,现在和他的家人住在莱茵兰,在科隆和杜塞尔多夫之间。他能流利地讲德语、英语和法语。他的爱好包括山地自行车和航海,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拿起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