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ttaGeldermann博士
JuttaGeldermann博士,就职于德国哥廷根大学,现任副院长教授一职。JuttaGeldermann博士2015年04月25日,JuttaGeldermann博士受邀参加了在建邺区金沙江西街9号(江东中路)的《2015第八届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大会》
-
K.JimJem博士
K.JimJem博士,就职于中国科碧恩-普拉克公司,现任总经理一职。K.JimJem博士2015年04月25日,K.JimJem博士受邀参加了在建邺区金沙江西街9号(江东中路)的《2015第八届国际工业生物技术大会》
-
Gwo.Chin Lee,MD
Gwo.ChinLee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骨科副教授、学部主任和成人重建研究生导师。北美22个最顶尖的膝关节手术专家之一。Lee医生在临床实践和研究领域都很活跃。他的专业主要是复杂关节置换、翻修和假体周围感染。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翻修和感染后关节置换的结果、患者风险分级和卫生政策。
-
傅开元
傅开元,就职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现任放射科主任一职。傅开元2015年07月18日,傅开元受邀参加了由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华西口腔医院北京分院)在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北苑路3号院(地铁5号线北苑路北站下车B1出口路东侧)主办的《2015口腔临床医学新进展研讨会》
-
沈彬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副主任兼支部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四川省医学会骨科专委会第四届关节学组组长,2014年度全国十佳中青年骨科医师。《JournalofArtrhoplasty》英文版特约审稿,《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特约审稿,《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研究方向:骨关节疾病的外科治疗,重点是髋膝关节复杂初次置换、翻修手术及围手术期处理。科研方向为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治。作为副主编撰写了《关节外科聚焦》和《关节外科手术操作与技巧》两本专著,并参加了5本临床专著的撰写工作。
-
李庆阁
李庆阁主任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演讲题目:集成分子诊断中心领导编辑李庆阁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一直致力于重大疾病的分子诊断技术研究及其在肿瘤、传染病、遗传性疾病等领域诊断试剂的研制和开发,是我国实时PCR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者。提出核酸置换杂交原理,发明“置换探针”,在实时PCR突变和基因分型领域取得国内外公认成果。[3]厦门大学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于2009年12月正式批准,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主要力量,整合校内相关院系及附属医院的研究资源进行建设的研究中心。它通过建立大规模的肿瘤标本库,以快速高通量测序技术为核心,以消化系肿瘤肝癌、胃癌、大肠癌为突破口,并逐渐拓展到肺癌、乳腺癌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其它重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本地区早期肿瘤的分子诊断技术和水平,为每个病人提供个体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创造条件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最主要疾病之一。当前,医学界检查肿瘤的主要手段还是靠问病史、触摸、拍片等,查出来的肿瘤多是中晚期;如果人体内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物质发生分子水平的变化时就被及时检出,那就真正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为治愈肿瘤赢得了宝贵之间,患者也能免受化疗之苦。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基因与癌症的发生、发展与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也影响着后续治疗的方案和效果。即便是同一个部位的肿瘤,不同人所采取的治疗方法也应有所不同。目前,基因分析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对每个癌症患者进行个性化治疗成为可能,但仍需大量分子基因学的研究成果。
-
王红宇
王红宇,女,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2008年完成的课题《电话传输远程心电监测对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价值及诊断标准的研究》获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专著18部,代表性著作有主编《心电系列检查方法与诊断标准》、《临床动态心电图学》,主译《心电图分析指南》等。发表论文70余篇,主要有《用心率变异指数法预测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心率震荡不同指标对急性心肌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等。研究方向为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自主神经与心血管疾病、心电信号检测与分析技术。获得国家专利一项。目前推广的科技项目有“心脏远程移动监护网络技术的临床应用”。2000年获山西省卫生厅“山西省心电专业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2004年获中华医学会颁发的“中国杰出心电学工作者”奖,2007年获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奖”、省人事厅“新世纪学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人选”和省委组织部“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证书。
-
陆艺
陆艺伊利诺伊大学厄本那-香槟分校教授功能性DNA纳米技术和靶向给药选择性成像及其应用会议名称:中美华人纳米医学及纳米生物技术学会2016学术年会会议时间:2016年7月8-11日会议地点:北京国家纳米中心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主办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介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是美国主要的医学与行为学(medicalandbehavioralresearch)研究机构,任务是探索生命本质和行为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延长人类寿命,以及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和残障。国家纳米中心主办方:国家纳米中心介绍:是中国科学院与教育部共同建设并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正局级),事业编制155人。于2003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资格的全额拨款直属事业单位。
-
唐宏宇
-
-
戴尅戎
戴尅戎先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骨外科学和骨科生物力学专家。1934年6月13日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83年于美国MayoClinic任客座研究员。曾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院长及骨科主任。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生命医学学部主任,河南科技大学兼职院士。2013年8月30日,受聘南昌大学名誉教授。